青岛的浪漫,一半闪耀在大海的泡沫里,一半潜藏在啤酒的泡沫下。
很多人好奇,一个品牌如何屹立百年而不倒,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对于青岛啤酒来说,是“好人酿好酒”的百年世训,是顺势开启的高端化转型,亦是将创新融入血液中,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那份坚定。
坚守世训,打造高品质“金名片”
1903年,是这段酿造传奇的开始。这一年,德国人将西方的啤酒带到了青岛,创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青岛啤酒的前身。
1906年,建厂仅3年的青岛啤酒就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自那以后,青岛啤酒凭借优良的品质,开启了全球各大啤酒赛事奖项的收割模式: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
这些年,青岛啤酒已成为跨文化沟通的一个载体,走向全球120个国家,构建起人们内心中一段段细腻又充满着温度的“青啤记忆”。
在德国留学的瑞瑞还记得在异国酒吧看到青岛啤酒时的激动,“那时,和德国朋友谈起啤酒,他们的口中总会提到‘青岛’。”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品牌与中国国家形象调研报告》显示,在消费者认知度方面,部分国家对青岛啤酒认知度超过90%。
能够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源于青岛啤酒过硬的实力。作为“国货精品”,青岛啤酒一直将“好人酿好酒”作为百年世训。在生产质量方面,以‘慢、专、精’的工匠精神,把一瓶啤酒做到极致:
一个酒瓶要洗30分钟才算合格;输酒管道用水洗净后还要再用1吨多的啤酒冲掉残留水分;生产现场酿造水必须每隔两小时就品尝一次;生产所用的压缩空气必须进行细菌检测;坚持使用“最长低温发酵工艺”……每一滴青岛啤酒在出厂前,都要经历1800道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千锤百炼”。
这份高品质,也给了青岛啤酒高价格的底气。在欧美发达国家,青岛啤酒已进入几乎所有的主流连锁超市,其售价是啤酒产品金字塔最顶端的部分。
顺势而为,成为高端化转型“引领者”
1993年成为首家沪港两地上市公司,1994年率先开启中国啤酒行业的异地收购、兼并与扩张浪潮,再到2008年牵手北京奥运会开启体育与音乐营销新时代,青岛啤酒一直是中国品牌国际化、资本化、市场化进程的引领者。
2014年,中国啤酒行业结束了连续25年的快速增长,整体步入下滑通道。行业内低价策略难以持续,啤酒企业开始寻求产品结构升级以带来价格提升。
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特点以及新时代消费升级趋势的认识,青岛啤酒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有质量的增长”战略,顺应时代潮流,开启高端化转型。
目前,青岛啤酒创新研发的以“百年之旅、一世传奇”等百年系列为代表的超高档产品引领了国内啤酒市场的提质升级潮流;原浆生啤、青岛白啤等新特产品及青岛经典等产品快速增长,巩固提升了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凭借高端化的品牌势能和过硬的技术支撑,青岛啤酒也征服了更多的消费者。
2022年,青岛啤酒主品牌共实现产品销量444万千升,同比增长2.6%;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293万千升,同比增长4.99%。随着青岛啤酒高档产品放量,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青岛啤酒盈利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不满足于现有成绩,青岛啤酒也在探索高端化转型的新突破口。日前,青岛啤酒年产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项目落子崂山。
未来,这座集高端特色啤酒、威士忌生产、时尚酒吧、文化旅游等多业态集聚发展于一体,全球一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及文旅体验基地,也将成为“高端特色啤酒”的全新地标。
创新驱动,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各大食品饮料企业通过系统创新,加速产业布局,引领全链条的转型升级,更好推动消费质量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早在2019年,青岛啤酒就率先确定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品牌引领、创新驱动、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六大战略指引,催生了青啤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通过青啤的智慧工厂,能领略每秒20罐啤酒的罐装;可以定制15箱印有结婚照的私人啤酒;短时间内尝鲜以往只有酿酒师才能喝到的青啤原浆……
拥有120年发展历史的青岛啤酒,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消费者创造啤酒的场景化消费,让消费者对每一瓶啤酒不仅喝的“明明白白”,更能喝出新体验。
用“灯塔”点亮智慧制造,实现传统制造向规模定制的创新转型,青岛啤酒正成为青岛逐浪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升级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缩影。
品牌是长期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日前,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公布,青岛啤酒品牌价值2406.89亿元,连续20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品牌价值首位。这块“金字招牌”背后,彰显了青岛啤酒的实力和竞争力。
作为拥有120年历史、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青岛啤酒诞生于风云变幻之时,靠着匠心,从青岛一隅的国有企业,成长为誉满全球的国际化品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啤酒将以攀登者姿态,持续向上生长、向新而行,扎根实业、做优主业,以一瓶啤酒连接世界,以一瓶啤酒做强产业生态,以一瓶啤酒赋能人民的美好生活。(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绍兴7月21日电(郭其钰 鲍梦妮)7月20日至21日,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浙江绍兴、嘉兴、宁波等地开展调研,了解浙江如何以优良营商环境吸引台资台企,以及台企如何反哺地方发展。
在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入驻着敏实控股、工业富联、鼎捷软件等数字产业“头雁”台企,包括生物农业、系统封装、集成电路等领域项目落地于此。一件件小产品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鼎捷智创芯基地项目整体规划300亩,预计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亿元,年税收超2.5亿元。”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周桂文介绍。
7月20日,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绍兴集成电路小镇展示中心参访调研。鲍梦妮 摄
梧桐依依,引凤来栖。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资企业扎根浙江。以绍兴市为例,2022年该市新增台企21家,重大台资项目投资额130亿元。
“绍兴一直持续打造对台优质营商就业环境,解决台胞子女入学、医疗等问题,吸引了不少台商台企在此安家落户。”绍兴市台办负责人表示。
在嘉兴市嘉善县,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们走进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主营紧固件产品的台企依靠“小螺丝”走向“大世界”。从1995年扎根嘉兴到2007年成为该市首家上市台资企业,再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紧固件制造厂商之一,晋亿实业的发展之路是众多台企的缩影。
“嘉善是浙江全省台企最多的区县,许多台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来到这里创业。通过几十年的经营,这些台企与祖国大陆的发展同步伐,同时以帮扶就业、缴纳税款等方式回馈社会。”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陶骏说。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常务理事蔡培辉参访台企后认为:“浙江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平台,台商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安心,因此也更愿意在浙江将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完)
联系人:购彩大厅中心app官网
手机:13294018158
电话:0952-43997094
邮箱:43997094@yahoo.com
地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胜街道